東臺傳播
  • 首頁Home
  • 關於我們About
  • 作品works
  • 聯絡我們Contact
  • 商品

【基因啟示】

《基因啟示—解碼與編輯》由東臺與長庚大學合作,共製作三集,將基因從遺傳身世、到基因解碼與編輯之相關新興研究,深入淺出提供給普羅大眾知曉,一來是為了展現臺灣生醫科技與國際潮流同步的實力,二來是為了提升大眾對生命科學的認知,期使人們生活不被不可控的生存風險羈絆或攪擾,並能夠活得更健康有意義。
​

基因啟示部落格
(109)科技部科普傳播產學合作計畫
計劃主持單位:長庚大學

【下一步 , AI . next , 愛】

本片採取虛實交叉的敘事手法,放進了1個愛情故事和18個不同面向的AI研究。
劇中的愛情故事順著脈絡一路發展下來,囊括了不同時代的AI技術;劇中主角的行為、經歷、能力表現,甚至心理狀態,都一一呼應到全球AI發展的演進,以及臺灣科研人員在AI領域的貢獻,再輔以專家陳述現況,以及預測和反思未來。


【下一步,AI.NEXT,愛】部落格BLOG
 (108) 科技部科普傳播產學合作計畫 
計畫主持單位:國家實驗研究院

【臺灣 , 風起 !】(盛世風景篇)

本片記錄政府「以市場換技術」的決心。
每一支風機成功的矗立在臺灣海峽,都見證政府如何面對黨派、民間、環團和漁會與開發商之間的角力、外商如何與本土業者的磨合、以及學校與國際之間的接軌,無論與天、與海、與人、與地,都是一場又一場鬥智與鬥力的過程。 在能源議題撥雲見日之前,必須導回到它真正的核心價值。


​​計畫主持單位:經濟部能源局局/工研院

【生命旅程-Hello Brain!】
【Hello Brain!】

​榮獲2014年第49屆金鐘獎最佳科學節目獎及入圍音效獎。
榮獲2012重慶電視藝術節兩岸優秀電視節目獎。
榮獲2012年第1屆重慶電視藝術節兩岸優秀電視節目獎。

Won the 49th Golden Bell Awards for Science Program Category.
共3集*48分鐘/集。
​臺灣第一部與法國合製之腦科學影片。
一系列探索腦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各種活動,每集透過2~3個感性的故事來傳達腦部如何產生作用,這系列影片與法國製作團隊BDL合作,在法國科學頻道CINAPS、以及中華電視臺、公共電視、民視新聞台播出。
【Hello Brain! 】部落格Blog
 國科會「國際合作科普影片」(2012~2013年間製作) 
​計畫主持單位:世新大學

【永不妥協-實驗室的挑戰故事】
【Trailblazers-Stories from the Laboratory】

榮獲2017年電視金鐘獎自然科學紀實節目獎。
Won the 52nd Golden Bell Awards for the Natural Science Documentary Category.
共10集*24分鐘/集。
闡述人們在享受高科技的同時,可曾想過其背後不為人知的挑戰過程,其實要來得比想像還精采得多!?科學家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過程中,會經歷無數失敗,如果背後沒有堅毅的性格支撐,很容易脫逃放棄…。
本片由科技部致贈教育部暨全臺國小、國中、高中學校作為輔助教材。
已由民視新聞台、公共電視、CNEX視納華仁紀錄片頻道、新唐人海外頻道等播出。
【永不妥協】部落格Blog
   (103) 科技部科普傳播產學合作計畫 
計畫主持單位:國家實驗研究院

【幸福校園計畫】
【Happy Campus Program】

入圍2017第52屆電視金鐘獎人文紀實節目獎​。
​Finalist in the 52nd Golden Bell Awards for Humanities Documentary Category.
共8集*48分鐘/集。
​不強調成績與分數,而是展現從小學生到研究生,所有學子們如何運用解決與探究問題的能力,藉由認清科學與知識的本質,來彰顯人類社會利己利他的美好價值,把愛的溫度藉由科學傳遞到社會各處。
【幸福校園計畫】部落格Blog
(103) 科技部科普傳播產學合作計畫
計畫主持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土壤的身世】
【The Life of Soil】

入圍2018第53屆電視金鐘獎自然科學紀實節目獎​。
​Finalist in the 53rd Golden Bell Awards for Natural Science Documentary Category. ​
共8集*24分鐘/集。
土壤是人類的沉默盟友,無論在糧食生產、環境生態和健康生活中,都緊密關聯。由於土壤是一種極不容易再生的寶貴資源,如何維持土壤品質與資源,早已是刻不容緩的課題。
【土壤的身世】部落格Blog
(104) 科技部科普傳播產學合作計畫
計畫主持單位:國立中興大學

【打開社會事件S檔案】
【Open the S Files】




​獲2019年第54屆電視金鐘獎自然科學紀實節目獎。
獲2018台北市第12屆勞動金像獎貳獎。

Won the 2018 International 4S (Society for Social Studies Science) “Making & Doing” Award. 
Won the 54th Golden Bell Awards for Natural Science Documentary Category.
Won the 2018 Taipei Labor Gold Award, 2nd Place.

共8集*48分鐘/集。
​透過處理層層生活相關科學議題及生存風險議題,提升各行各業的從業人員對生存環境的掌握度,降低其生存風險,減少社會爭議的發生,並協助爭議朝積極正面的方向發展,成為科技與社會進步的契機。
【打開社會事件S檔案】部落格Blog
(104) 科技部科普傳播產學合作計畫
計畫主持單位:國立政治大學

【我食故我在】



​共8集*48分鐘/集。
​『營養』在健康中扮演極關鍵的角色,但現代人對飲食好壞的觀念卻非常分歧。本系列以釐清謠言為目的,打破目前檯面上人云亦云且誇大不實的恐懼,回歸營養知識的正確性,透過科學研究結果的呈現,挑戰與民生相關的議題,重建民眾對吃的信心!
【我食故我在】 部落格Blog
(103) 科技部科普傳播產學合作計畫
計畫主持單位:國立臺灣大學

【ㄐㄧㄤˋ吃就對了!】


​​
​共26集*24分鐘/集。
​食物的功能除了果腹以外,還能決定你的健康命運,如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當你裝進肚裡的是身體所需要的養分時,人就會顯得神清氣爽、容光煥發;當你裝進肚裡的是身體不需要的垃圾時,隨著時間日積月累,各種病痛症狀就會一個接一個發出警訊來。
 外食族該怎麼為吃作選擇,才能活躍過一天?
 家庭煮婦或煮夫如何在抓住家人味蕾的同時,還能照顧到他們的健康 ?    
 單身職業貴族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快速作出營養又美味的 佳餚?
【ㄐㄧㄤˋ吃就對了!】部落格Blog
(101)國科會臺灣科普傳播發展計畫

【看不見的殺手】



共8集*48分鐘/集。
你是否真正了解自己究竟生活在甚麼樣的環境底下?
你每天究竟吃進了什麼?吸進了什麼?住進了什麼環境?
這一系列影片將鏡頭拉到民眾的日常生活中,企圖揭開「偽善」的隱晦面紗,層層剝開人心人性與文明科技之間糾纏關係,針對每一個問題都做剖析與探索,提醒消費者在面對包藏禍心的毒物時,重新思考自己每天接觸的東西,是如何攸關生與死、疾病與傷害。
【看不見的殺手】部落格Blog
(100)國科會臺灣科普傳播發展計畫

【變天】



​共8集*24分鐘/集。
​關注的氣候變遷議題,將焦點轉向公共衛生。深入探討人類面臨極端氣候的衝擊,將遭遇什麼樣的健康危機。人們應該更積極建立調適機制,在變天的年代,努力求生求存。
(99)國科會臺灣科普傳播發展計畫

【你今天減碳了嗎?】



​共8集*24分鐘/集。
​生動有趣的視覺語言,探討生活周遭常見的減碳議題。直擊現場,以側拍及紀實手法說出各集故事,呈現一系列有關節能減碳的科學知識和做法。影片穿插情境劇,以創意手法、詼諧幽默的敘事方式及口吻,來傳達科學內容。讓觀眾在不知不覺中吸收了科學知識,並深切體驗節能減碳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98)國科會臺灣科普傳播事業催生計畫

【來點兒科學】

共100則,每則1~2分鐘。
一系列電視科學短片,​每週於中天新聞、人間衛視頻道播出2則。本系列短片廣納科學新知議題,以生活中無處不科學為主要概念,趣味式的主題發想,抓住觀眾好奇心,深入淺出,帶領觀眾探索生活中各個角落隱藏的科學小知識。其HD畫質與設計精良的動畫,更提升了影音呈現的整體質感。
(98)國科會台灣科普傳播事業催生計畫

【就ㄐㄧㄤˋ玩科學】
​第一季

圖片

【就ㄐㄧㄤˋ玩科學】
​第二季

圖片
。


​第一季:1~26集/50分鐘/集。
第二季:27~52集/50分鐘/集
。
​一個全部以科學為內容的綜藝益智問答節目。由藝人阿KEN、米可白主持。棚內精彩的科學小實驗,帶給觀眾有趣的科學知識;由科學寶貝們上山下海,到各處尋找生活裡的科學。讓觀眾觀看這個節目不僅僅是一項娛樂,更是一個需求,促使大家獲得生活的知識與解決問題的技能。
(98)(99)國科會台灣科普傳播事業催生計畫

【4G LTE效益知多少?​】

以2D製作推廣4G基地台建設。2015年製作。
​你有沒有想過,在天災頻繁的今日,有什麼能讓你在深陷危險時,可迅速求救?行動通信必須藉助綿密的基地台建設網路來串聯,才能在使用手機通話或行動上網時不會斷斷續續。在臺灣,雖然基地台架設與電磁波功率都已符合政府嚴格的管制標準,且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並無科學證據顯示基地台產生的微弱電磁波會對人體產生負面影響,但是,有電的地方就有電磁波,電磁波影響健康的疑慮總是使民眾「聞基地台色變」,甚至,產生激烈抗爭。要讓手機的訊號隨時良好,和世界零距離,唯有支持行動通訊的基礎建設,才能讓你和親人、朋友,以及整個世界,隨時保持密切聯繫!
指導單位:NCC

【逐格動畫 - 晁陽綠能園區簡介​】

以逐格動畫方式製作企業形象介紹。2014製作。
​晁陽綠能農場是亞洲第一座以太陽能發電的農場,自2012年9月起在全臺日照時數居首的雲林麥寮、崙背及褒忠三處共設置二十二座太陽能溫室,在溫室屋頂建置太陽能發電系統,溫室內則發展安心農業,生產可信賴的安心農作物。晁陽太陽能農場(Solarfarm)結合農業與能源,一塊土地,多元運用,為台灣的農業及土地利用提供新的選擇。
指導單位 : 晁陽農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兒童理財短片2D動畫」短片​】

中華郵政兒童理財短片2D動畫。​2016年製作。
小朋友,你們拿到壓歲錢和零用錢以後,是怎麼使用手上的每一塊錢呢?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中國古時候有一個叫做「祟」的鬼怪,每到農曆除夕晚上,就會出來抓小朋友...........
指導單位:中華郵政

【Who Killed Siaolin Village? 誰殺了小林村 ?​】

「誰殺了小林村」以地質科學角度探討八八風災時,小林村滅村事件的始末。從科學家現地調查、災民口述,多方面的線索,重塑災變發生時的情況。
指導單位: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監製單位: 世新大學
                 英國 Screen House
製作單位: 東臺傳播

【挑戰完美的神醫手 Samurai Surgeon】

「挑戰完美的神醫手」深入長庚醫院手術室,探索台灣有著一流的手術團隊,還有世界頂尖的顯微手術,醫師們如何幫患者重新建立健康與自信。
與英國 Screen  House 製作單位合作,以工作坊的方式製作短片。
指導單位: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監製單位: 世新大學
製作單位: 東臺傳播

【ASPAC 2018 亞太科學中心協會年會 宣傳片​】

糧食作物,是自然的餽贈。豐饒的收成,是農人的心血。多樣化的特色小吃,是人文與食材交結而成的精彩料理。不過,在這裡,料理有了新的意義。
你可曾想過,料理的本質是什麼?是最高級的食材?還是廚師高超的烹調技術?其實,一切的美味,來自於科學原理!
來做實驗吧!一起來解開食物誘人的秘密。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佳餚,其實也是一個個成功的科學實驗。品嚐美食,勇於挑戰未知。解構一切,跟隨求知的慾望,追求宇宙的奧秘。
抱持著好奇心,探索物理。帶著想像力,恣意玩耍!身體力行,用雙眼觀察、用雙耳聆聽、用雙手創造、用內心感受。科學的樂趣,從豐富的體驗活動中,應運而生。科學教育,也是一道道引人入勝的創意料理!
探索、體驗、玩科學,邀請您一起來參加2018年亞太科學中心協會年會。
指導單位: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IC60大師論壇 ~ 臺灣半導體先驅座談開場短片​】

40年前,是臺灣「客廳即工廠、愛拼才會贏」的年代,彩色電視機號稱為當時的高科技代表。有一批年齡還不到30歲的年輕人,僅憑著一股”我們能夠為台灣做什麼?”的熱血,帶著孫運璿先生與潘文淵博士的遠見與支持,奔赴美國無線電產業的龍頭RCA公司接受「積體電路IC示範工廠技轉計畫」的訓練。 
高昂的學習意志,讓他們在一年中陸續取得設計、製造、測試、設備維護等相關技術,一一返國,後來,台灣開始擁有自主研發與生產的能力! 
時至今日,臺灣的IC產值共約2.46兆,躋身全球第三。雇用了將近23萬名員工,更創造40萬人就業的機會。是您們的孤寂、忍耐、精練與堅持,用智慧與汗水為台灣譜出積體電路從無到有的豐饒史詩,不但翻轉了臺灣的經濟結構,更刷新臺灣在國際間的地位。向您們致上最高的敬意!
指導單位:科技部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 Taiwan)

【科學迴廊​】

這是一個多媒體的世代。
科學迴廊是一個展示科學與科技的空間,扮演著前瞻的眼、靈活的口、顛覆的腦、聽辨的耳、轉化的手。
科學迴廊座落在台北市的文教區(大安區),佈局在都市叢林間的一處櫥窗,所有科學知識、以及臺灣科學界的研究成果與智慧,都在這個櫥窗當中輪番上演,讓穿越這裡的e世代人,哪怕是匆匆幾秒的路過,都彷如置身在一個虛實交錯的小宇宙空間,感受到她的瞬息萬變。當然,當你駐足在這兒久一點,智慧就更提升一些。
                                                                                                                                                                                                                                    監製:科技部        製作:東臺傳播

首頁Home

關於我們About

作品WORKS

​聯絡我們Contact

商品COMMODITY


​本網站內容屬東臺傳播股份有限公司所有
  • 首頁Home
  • 關於我們About
  • 作品works
  • 聯絡我們Contact
  • 商品